2023 招募心得

招募心得-履歷表、測驗數字、人? 由於獲得單位信任, 我負責了小組人力的招募已近 2年, 包括104履歷表查詢、主要面談、技能評估等, 在歷經夥伴離開追夢、員額擴編、歡迎新夥伴加入..後, 終於即將迎來滿編。 因為我習慣用心學習、研究, 我克服了缺乏 HR 專才協助的困境, 逐漸累積了些心得、經驗, 如:分析履歷特徵、結構化面試決策方法等, 感到非常有意思。 假如我要分享給 2年前的我, 會建議參考 UX設計-人物誌(Persona), 優先將招募目標在組織內做個釐清確認。 分析出符合求職市況的招募需求 招募重點應該是在「人」。 我認為有個作法可以幫助避免陷入在繁瑣的評估條件裡。 可以針對這個職缺, 找出幾個單位內的同仁作為理想人物, 來確認團隊、組織內的需求認知。 以 前端工程師 為例, 若用關鍵字在 104 上搜尋, 履歷提到 Figma 並不表示能在繪製 Wireframe、Flow Chart; 實務經驗 Nuxt則有可能不擅長原生框架 Vue.js 的開發; Coding 方面講究的人選甚至有可能不碰切版。 當我們將履歷進一步分析歸類可初步觀察到, 將 前端工程師 進行「分群」, 很粗淺的幾個「角色」舉例: UI兼前端 資訊科系的前端 設計師轉前端 其他領域轉前端 (也許再分 Junior / Senior。) 如此,能將視野拉高在單純的技能條件中, 在履歷過濾階段進行較有意義的過濾。 在即戰力需求的崗位上會避開轉行前端的潛在人才, 避免只因為某些技能符合就錄取, 但因存活率偏低造成公司多幾筆負評。 作為資方要透過這個「角色」、「理想人物」作衡量。 結構化面試評比法 參考《精準決策》中的「線性模型」, 公平地測驗所有應徵者, 再進一步轉化為可作加權的數字。 這方法至少能避免面試官忘記要問什麼.. 當應徵者許多條件相近時頗有用, 或進一步影響核薪。 (原來將活生生的人轉化為數字就這用途…)...

November 5, 2023

2022_hiring

幾個關於當面試官的趣事記錄 年輕真好 有個約3-4年工作經驗待業近半年的年輕人主動應徵, 當我初步簡介職缺的工作內容提到: 這個工作會需要些程式架構、系統架構設計… 應徵者隨即脫口說: 完蛋了,這次我一定沒機會… 好羨慕這樣純真年輕的心態。 我也給予很多鼓勵、建議。 「我嚮往研發的工作…」 接觸過幾個在現職崗位上表現得非常得心應手的傑出人才, 離職原因是想挑戰更多研發類型任務, 但也由於工作經歷上較缺相關經驗, 使得應聘方只能以實作題、白板題 等 Q&A 方式來進一步確認, 但取得的「情報」會偏向能力、個人特質, 老實說這在專業人資角度看是非常有風險的。 曾在急中生智提出了這樣的試探問題: 「通常你怎麼使用 Google 查詢課題/障礙?」 我得到了非常有自信的答案: 「我通常只看搜尋結果的第一頁,這是關聯度最高、最有價值的…」 「我會請教其他資深同仁,再嘗試其他關鍵字」 認真輸一半? 看著許多履歷內容常注意到, 許多認真為公司、崗位付出的人才因為工作內容較為相似, 在履歷文件上卻著實遠遠輸給刻意規劃職涯的人選。 若投身於維護類型工作最好要找些亮點出來(如 品質、速度、…), 否則光在技能就被屌打。 當然,職涯規劃雕琢過的不見得符合需求方的要求。 易經 - 火山賁 當面試到這樣的人選時, 常替認真做事的人感到不值, 越能感到長輩說得對: 慎選產業、公司

March 5, 2023

Bloom_filter

Bloom Filter 布隆過濾器:「不存在 為可確定,存在 為"可能"」 聽朋友聊到 Bloom Filter 布隆過濾器覺得有趣, 做了點調查。 這篇文章說明得較清楚: 深入浅出BloomFilter原理 - 刘训灼的文章 - 知乎 由於 Bloom Filter 的原理特性 使得「不存在 為可確定,存在 為"可能"」, 存在可以推的(可控的)誤判率, 因此合適其優勢的情境有些特徵,如: 大數據 下 希望運用類 Hash 來過濾,希望避免 Hash 衝突 合適的 二元向量 數量 合適的 Hash function 數量 特別好奇於把一個對其"存在"具有一定誤判率的東西, 拿來用在「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集合中」的方式… 頗有趣的可以強調 正面用、反面用。 「不存在為確定」特性 緩存穿透 的攻擊,優先排除掉 不合規Key 的 request 訪問。 延伸課題:緩存做水平擴展、熱點調教、… 運用「存在判斷有可控極低的誤判率」特性 爬蟲過濾掉疑似曾經訪問過的 URL。(代價是可能少抓到頁面) 特殊運用: 資料採集之:巧用布隆過濾器提取資料摘要 Reference 什么是缓存雪崩、缓存击穿、缓存穿透? - java技术爱好者的文章 - 知乎 什么是缓存雪崩、击穿、穿透? 布隆过滤器与布谷鸟过滤器 - 终端研发部的文章 - 知乎 硬核 | Redis 布隆(Bloom Filter)过滤器原理与实战 - 码哥字节的文章 - 知乎

March 5, 2023

2022_review

2022 小小回顧 分享幾個今年的領會來做個回顧。 《易經》教會我衡量主觀、客觀、時機、演變等道理, 讓我生活、工作中的多事讓我產生很多的省思。 轉到現職時向天地、菩薩卜問的卦-巽卦很好的交代了我的工作內容。 所在單位希望進行雲端化的大工程, 我嘗試幫忙在維護為主的組織文化中引領一群 Junior 挑戰 研發 任務, 在 團隊合作、成員培養、技術探勘、學習、舊AP的底層技術破解、人員招募 等方面都有著巽卦的寓意表現, (這部分也讓我曾被前同事說過很像 龍 的特點) 其中特別想分享的是我在 人員招募、團隊合作、技術學習方面 等方面在思維層面上的學習, 這些體驗的描述通常不會侷限在 單一觀點 或是限制在 單一層面, 造成不好理解的地方請多見諒。 招募 這年我幫忙招募在 104 上看過了非常多的履歷,以及進行了不下 30 場面試面談,調整過數次我的面試面談的進行方式與提問內容。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: 你的 104 履歷被看過,不太表用人單位真的有興趣 原因很簡單:招募人員可以都先點開後續慢慢挑,下次查詢用「只看未讀」來過濾。 也因此常有人說 「104 的履歷可以關閉一陣子,微調內容再開,可能有新機會」的成因。 (當然,有時間的單位可以做個爬蟲去撈,分析內容關鍵字來省事) 履歷內容的評估 引申出履歷內容最好要有: 深度(如 心智圖可以展開數層)。 將經歷 抽象化 的主要敘述,經歷成為 use case。 人格特質。(特別的心得、成就、行為慣性) 不知道各家資方除了技術關鍵字之外還會下什麼千奇百怪的… (認真、負責、抗壓、…) 但懶得寫請出、不擅長寫的人還是居多, 其次是寫不到重點(檢討中~)。 特別的是,若能將思維脫離「讓人知道我」轉移到「針對需求去寫」那就神了。 「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表現」 半年前我對 適才適所 很不以為然,半年後我信了。 『適才適所』 這句話其實囊括了 主客觀 雙重因素去配合的, 正如《易經》 64 卦的 上下卦、7 habits 的 雙贏思維、知彼解己 的概念。...

January 20, 2023

Cloud Service Provider_and_sloution_poc

現職崗位有機會接觸代表不同 Cloud Service Provider 的顧問服務, 他們各自對自家服務產品都很熟稔、很專業, 但對於客製化上雲需求的課題卻顯得較輕忽。 以實際經驗來說, 公司其他單位窗口詢問 AWS 顧問關於轉換地端 Database 資料上雲端的解決方案, 僅得到回答:「版本太舊…」 我與同事早早有解決方案 x 2… 另外是曾經詢問 Azure 顧問關於權限設定問題, 最後是 代理商 業務細心、耐心幫忙解答。 該顧問參與幾次會議老欠調查進度後消失 模仿一點點市場分群分析, 假設三大 Cloud Service Provider 都希望爭取更多人使用雲服務, (也許可以找到市調/問卷資料進一步分析) 較容易爭取的、需求較為普遍的客群 應有相當程度地成為使用者,(紅海) 剩下的客群假設有預算但上雲需求有遇到難度的, 這類生意做不做? 我們確實也遇到這樣的案例, Google 代表做了許多 POC 承諾(業務面 domain knowhow 還沒掌握的狀況下), 還真的用 Google AppSheet 爭取到案子。 過程真的替他捏把汗, 看得出來對於系統架構面的專才, 但是很疏於透過 Q&A 去抽絲剝繭梳理 業務面進一步需求, 或是利用一些設計方法來確認客戶需求。 或許扮演這樣角色的職缺會由其他代理商、軟體服務公司的「雲端解決方案架構師」以 POC 驗證型專案來銜接?

November 3, 2022